“不公平”中的公平:多孩家庭该如何处理公平问题?

[发布时间] 2025-04-03    [来源] 心灵广雅    [作者] 心灵广雅    [浏览次数]:56

但凡是年代剧或家庭伦理剧,几乎都会涉及多孩的教育问题,比如《都挺好》《请回1988》《乔家儿女》《小巷人家》等。

其中“父母偏心”和“最大的孩子牺牲式照顾弟弟妹妹”是两个引发热议的问题。之所以这两个问题能够成为“流量密码”,还是因为大家的感触实在是太深,所以才会引发共鸣,导致出现大规模讨论。

 

戴维·弗罗斯特说过,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,你是一个家长。当你有两个孩子时,你是一个裁判。现实生活中,随着二孩、三孩家庭的增多,以及大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,父母们也会思考:如何平衡每个孩子的需求?怎么才能做到不偏心?


1.不要追求“绝对平等”

很多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会觉得很委屈,明明自己对两个孩子都很公平,尽量做到事事端水,反而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在“偏心”。

这是很多多子女家庭的父母都存在的一个误区,那就是觉得孩子需要的是公平、是要自己端水。结果是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努力端水,做到公平公正,两个孩子对公平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,计较的越来越多——分蛋糕要等量,买玩具需同款,陪伴时间必须精准计时

事实上,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公平,而是偏爱,来自父母的偏爱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最大来源。被偏爱的小孩是不会去计较事事都做到绝对公平的,反而是不被偏爱的小孩,最大的诉求就是公平。而父母越是想要向孩子展示公平,其实就是在向两个孩子展示,他们自己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。


2.提升孩子的“情感满足度”

心理学研究发现,儿童的公平感知更多来自情感满足度而非物质均等度。例如内向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拥抱,而外向的孩子渴望深度对话,刻意的形式平等反而会加剧孩子的不公平感。

1专属时间法:给每个孩子独享舞台

依恋理论表明,定期的高质量独处互动能巩固亲子信任,让孩子确信我是被全然关注的个体”,这能有效提升孩子的“情感满足度”

每周为每个孩子设定一到两个小时无干扰陪伴时段,活动内容由孩子自主决定。研究发现,这种特殊时光能显著提升儿童的安全感,减少对其他人的嫉妒情绪

2责任赋能法:让老大成为小导师

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,可以让大宝参与照顾弟弟妹妹,并赋予决策权(如分配零食、讲解绘本)如果是你,会怎么帮助弟弟学会洗手?”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宝的责任感,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。在这一过程中,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说教式的命令,建议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,比如“记得你学系鞋带时的困难吗?现在我们该怎么教妹妹?”

3 警惕边际效应陷阱

边际效应是指在心理活动中,随着某种刺激(如奖励、情感体验等)强度或频次的增加,其对个体的心理效用或感受的增量效应逐渐递减的现象。

父母们在面对第一个孩子的时候,往往会给予孩100%的关注,第二个孩子可能只得到60%,第三个则更少。这种情感稀释会导致较小的孩子更易出现行为问题,如敏感、不安、情绪低落等。

面对这个问题,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可以建立成长里程碑档案,记录每个孩子的独特进步(如大宝独立睡觉、二宝第一次和家人分享此外,还可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,在日常生活中,讲述他们身上的优点,帮助孩子强化“我们虽然不同,但我们同样优秀”的认知。


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,教育的本质,是帮助每个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。多孩家庭的公平教育,不是将爱切成等份的蛋糕,而是为每颗种子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。

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先放弃完美主义。不仅自己要认识到,也要孩子认识到“父母无法时刻公平,但同时也需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差异背后的爱意

Copyright 2018 广雅云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主办:广雅云科技    桃李在线
鄂ICP备17013257号-1   鄂公网安备42011102001165